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华夏思想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国内资讯 >> 浏览文章

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博物馆开放现状调查

作者:江萌 来源:湖北日报 更新时间:2012年02月14日 【字体:

  “推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博物馆向社会开放,走近市民。”在今年武汉市的“两会”上,打造文化强市,建设博物馆之城成为热门提案之一。
  
  社会公共博物馆早已打开大门,然而大学、科研院所博物馆开放现状如何?连日来,记者走访武汉多家此类博物馆。大多数展馆或深锁围墙,或乏人知晓。花费数千万元建成的博物馆冷冷清清,与免费公共博物馆大相径庭。
  
  养在深闺人未识
  
  据武汉市文化局统计,该市现有50个博物馆,其中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民办的博物馆有27个,占一半以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大学博物馆,获得4A级旅游景区称号。记者采访时,几层楼的展厅内空空荡荡。展馆的入口登记本记载,当天入馆的游客仅有8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游客主要是武汉的大学生,还有一些外地来的散客。冬天是淡季,一天也来不了几个人。
  
  尽管游人稀少,但40元一张的门票却执行了6年,价格坚挺。一位路过的市民胡先生说,“每天上班路过这里,想参观却从没去过,40元的票价太贵了。”
  
  离开地大,记者又来到武汉大学,几经辗转询问后,终于在樱园找到武大动植物标本馆。然而,大门上锁,房内一片漆黑。路过的几名大学生表示,在武大生活几年,根本不知道有这个博物馆。值班人员介绍,馆内存放了许多珍贵标本,但只对本专业学生开放,更别提面向社会了。
  
  科研院所博物馆同样不容乐观。中科院水生所耗资2400万元建起“水生生物博物馆”藏有1000余种淡水鱼标本,不少属绝迹或稀有鱼类。多年来免费对外开放。记者找到水生所,博物馆大厅同样黑灯。该所王绪祯博士摸索着打开部分电源开关,他说:“春季武大樱花开放时,有学校顺便组织学生过来参观,平时一周也难得有一、二次接待。”
  
  更缺开放的机制
  
  一方面是百姓增长的文化消费,另一方面却是国家投资的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闲置。博物馆为何不能打开“围墙”,扩大宣传,真正走入社会?
  
  武汉市文化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负责人分析,最主要的不是缺钱,因传统体制束缚,博物馆向社会开放还缺乏相应的意识和动力。
  
  一家博物馆管理人员介绍,博物馆的主要职责是保障场馆运行,保证藏品完好。至于是不是有人参观,效果如何,考虑的不多。在水生所工作多年的王绪祯博士说,记忆中很少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来参观的基本上都是在水生所的网站上找到信息,或通过口口相传。
  
  没有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的动力,习惯于传统收藏模式,而不是扩大展示或社会教育功能,是不少博物馆的“通病”。
  
  人员编制和经费不足也导致博物馆难以扩大开放程度。一家博物馆人员介绍,主要工作是进行科学研究,博物馆连个专职馆员都没有。扩大开放,必然要增加人员编制。地大博物馆一位负责人表示,游客要求展馆免费开放、扩大宣传,我们理解。但免费开放后,必然增加维护保养费用,博物馆经费来自学校,额度有限。文物部门虽然对直属博物馆开放有补贴,但对高校还没有补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