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力 |
万力的毛笔书写主要体现在行草书。
万力的毛笔书写探索笔者以为他的发力点是在用笔。传统的经典用笔有她的经久魅力和最大的适应性,对书写者来说,她提供的是一个直接的帮助,在她的笼罩下去完成作品写作成了自然的结果,对经典用笔的探索也成了时下的话题。而万力在用笔上的探索应是对自我和书写的认同。自我的体现是对“我”的一个清醒认识。在书写里,笔存在我的手上,笔的运动体现的是我的运动状态。我的运动状态是有别于其他人的,距离其他人越远自我的特征也就越明显。这种状态的存在对书写艺术来说是必要的。于书写意识的认同也是“书法家”和书写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固然,我们不能说书法家就不能直面书写,但作为一个恒久的立法者无疑和艺术多少有了一些距离。所以,将书写充分体现出来成了书写者所必需。万力是一位能够直面书写的人。他的用笔在表现自我的基础上极力回归书写。他的书写用笔很充分也很讲究,笔尖、笔肚和笔根都被使用起来,动作多推拉牵扯铺排等等。他能控制得住笔的不同位置所出现的线条,而且表现得粗放中见耐心、精细中见从容,这往往是一个被现代探索者经常忽视的问题。
另外,万力的毛笔书写在气息的通畅和节奏的起伏上下了很大工夫。作为现代书写者,有自己的独特用笔方式只是成功的起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作品的实现。就行草书而言,作品的整体把握,局部的处理,细部的大小长短方圆等等,这些都要在书写中得到实现,也恰恰是这些内容的存在使得阅读成为了可能,有了阅读也就有了欣赏。作品中的这些艺术特征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经常有人说某某写得好,但就没看他练过,回过头就有人说“他练的时候你没有看到”。的确,我见到万力练习的时候很少,但我隐约到了他作品背后的辛苦。读着万力的一张张痛快作品,可以看到他以气行字的书写方式,字的各种特征甚至笔画的相互冲突都服从于他奔放的气息,再加之他对笔的精细控制呈现的节奏,作品整得很。所以阅读总让人感觉过瘾,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在用笔和作品形成上万力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这是好的,相对来说他的结字显得弱了一些。字结得稍显紧,对字的“完美”追求多了一点,时下如此,也属正常。就现在的书写状况来看,笔者以为万力的书写在进行着对洒脱和冷逸的找寻,而且已经有了一种实现的趋向,当然这是我的一种猜测。是否真的如此,还要万力用他的毛笔来解释。
时下,摆在人们眼前的路有若干条,人们都在作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选择。万力所选择的道路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路,路边风景很美,而山顶的风光到底怎样很多人还没有看到,只能凭借想象来揣摩她的美好行状。我渴望万力继续自己的选择,也高兴他在欣赏着美丽的风景时候继续一个探索者孤独的前进。
作品获奖入展中国书协主要展览有: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获提名奖(中书协)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书协)
全国首届行书草书展(中书协)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
全国第二届行草展(中书协)
全国“羲之杯”书法篆刻展(中书协)
全国艺术大赛“冼夫人奖” (中书协)
全国第三届书法百家精品展获精品奖(中书协)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征评展(今日美术馆)
全国第二届“杏花村杯”电视书法大赛(中书协)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中书协)
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中书协)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
秦皇岛之约《中国美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2004、2005《书法导报》国际年展05获二等奖
《中国楹联报》楹联书法展一等奖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展获三等奖(中书协)
作品欣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