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华夏思想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人物 >> 书法 >> 浏览文章

谢朝阳——谢朝阳一个把生命献于书法艺术的人

作者:李客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7年05月30日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谢朝阳,男,现年44岁.陕西蒲城杨虎城故里人,字:月日,号:清风道人.。现任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院士、陕西炎黄书画艺术院副院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幼时随祖父学习颜、柳,后学二王,因唐李百海书李思训碑离家很近,故而常习之,继后又学赵、褚、孙等名帖,其书法作品追求遒劲刚毅,而又秀美,使碑与帖融会贯通。因常书儒、道、佛家精髓,而提倡学书做学问应先做人,要有博大及仁爱之胸怀,学习书法不懂要读万卷书,又必行万里路,使自然之太融于书中。
      
作品曾参加第一界“杏花杯”酒电视书法大赛,并入围。
“欧阳询”杯全国书法大赛银奖。
“红色记忆”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纪念红军七十周年”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
其作品又被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华人及上海、北京等名家收藏。

    这是一个神秘的大门,里面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之根,这又是一个没有声音的艺术门类,它用自己独特的肢体即点划及线条而表达着一种思想,并用黑白对比之反差而刺激着观赏者之感官,使人们在静的文化氛围中与之产生共鸣并释放出心中之情愫,在形象与抽象中达到美的享受。这就是书法之魅力。

    我是一位新闻工作者,与谢朝阳老师相识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缘分。这是第三次与他接触,并且我带着自己的习作让他指点,向他学习。他为人谦和,待人诚恳,学识广泛,既懂音乐又懂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佛、道、儒等),并对美学及人文方面也研究欲多。当初我是被他工作室门前点击浏览下一页悬挂的一幅小字所吸引(一看就知道是二王之路),在欣赏作品时的言谈中得知他是从陕西来的一位书法家,杨虎城就是他家乡的名人。因为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也是我所向往之地,所以谈得很投缘。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教育工作者,祖父、曾祖父都有着很浓厚的文化底蕴,因移民搬迁在文革中家中遭到不幸,因此使许多字画在火中化为灰烬。谢老师热爱书法已到了入迷程度,他随时随地都在写字,晚上做梦皆是字,并且每天晚上学习书法至三点左右,数年如一日。他这种治学精神让我感动也让我钦佩,是我学习的楷模。他自幼随父及祖父学习书法,后来兼学美术字、音乐等,在八十年代初他便深学颜、赵及二王,继而又学褚、柳及孙,现在又研究甲骨、篆、汉简及魏。谈到临帖时他拿出了自己的书法长卷——孙过庭《书谱》(26米)和王右军《十七帖》(8米)。他说《十七帖》临习一百二十多遍,孙过庭《书谱》一百遍左右,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近百遍及《孟法师碑》五十多遍,王右军《兰亭序》一百多遍等等。他说:“我老师曾经说过‘古人就是一座金山,你挖掘的多便得到的多’。”并说:“学习书法,首先要先做人。”“心正则字正”并且要有民族责任感。中华有五千年文化底蕴,我们不但要继承好,更要有创新。现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好时代,我们有责任让它更上一个心的台阶。


    谢朝阳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对朋友真诚犹如兄弟(我感触特深),对艺术有执着之追求并不断进取,对社会有很强的责任感。他现在正年轻有为,我们真诚祝愿他在自己的书法艺术事业上有更大成就,并成为书法艺术中的又一奇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