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伯平,1958年出生于河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现代管理大学管理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北京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教育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委党校成教院艺术总监,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出版了《田伯平行书字帖》、《田伯平楹联书法艺术》、《田伯平赴日书展作品集》、《田伯平诗词书法集》等。
曾任报社记者4年,采写的特写《家族的荣誉》获华北地区广播电视优秀稿件二等奖、消息《邓立群会见安源奇人剧组》获优秀稿件三等奖、消息《梅花傲雪花奇香——访京昆大奖赛第一名刁丽》获局级好新闻奖;后负责美术工作,并做了8年美术编 辑,设计的题图《同心桥——艾部长下乡记》获华北地区第三届广播电视优秀稿件奖;摄影作品《四世同 堂看电视》获华北地区好新闻三等奖。
1982年获北京职工书法展一等奖,后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书写了大量的字幕,并在首都博物馆、二十一世纪中日青年友好中心举办个人书法展。1989年先后三赴日本,在中日友好会馆举办个人书法展 。1992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书法展。1994年至今,赴德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 艺术交流和文化考察活动。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首都博物馆、重庆红岩纪念馆、新加坡大世界广场、日本中日美术馆的收藏。《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中华锦绣》、 《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分别以“墨海弄潮”、“飘逸俊秀显神韵”、“中国味”、“蕴涵儒雅,独醉书艺”等为题进行报道。在民族舞蹈、器乐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中央电视台戏曲节目中由其改编吹奏的葫芦笙独奏“谁说女子不如男”播出后受到好评。
静雅观点:
田伯平,集诗词歌赋、文韬武略于一身的书坛才子,14年的欧体楷书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又研习赵孟頫、唐伯虎、圣教序等名帖,使他的书法艺术日臻完善,形成大气磅礴,豪放雄强的风格,富有阳刚之气。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音符的律动,体会到琴弦的跳跃,还有那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审美取向,融音乐的美感、舞艺的动感以及诗词的意境于书法之中,形成了他自己的艺术书法。
静雅艺术网:
您是文韬武略,多才多艺,有没有想过以后转行,不在书画圈里,而是进入别的圈子呢?
田伯平:
我是刚转过行来,虽然从6岁开始学习书法,但是没有专职搞过书法,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之前在电台、报社工作了19年,现在做这个,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喜欢,不过刚开始练的时候,那是真的枯燥啊,白纸黑字,不像唱歌,由音阶有旋律,它好听啊,也不像画画,比如画一朵花,花是具象的,可是书法呢,是抽象的,但是恰恰等你坚持下来的时候,周围的亲戚朋友邻居看了,说不错,就提高了兴趣了。像一些书法家,他要是不写字不拿笔还觉得别扭呢,在路上有个什么突发感想,回家先不吃饭,先拿笔写出来。二呢就是正好有这个机会,2001年北京市书协公开应聘秘书长,我就想这是一个专职搞书法的地方,既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又可以弘扬书法艺术,最终以第一的成绩应聘成功,这就走上了书法的专业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这就是我的追求,书法是我的第二生命,作为一个书法家,是不容易的,书法家不能光会写字,可以不懂音乐,但是不可以不欣赏音乐,否则字里行间没有韵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写道,“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书法家也可以不写诗不懂诗的平仄、格律,但是不能不欣赏诗,毛泽东的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能只会写这个诗,对于毛泽东的诗词的意境一概不懂,要懂得去欣赏,这些姊妹艺术都是为书法艺术服务的,来弥补书法上的不足,即使我将来不在这个职位上了,我依然会坚持下去,会喜爱书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