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北京华夏思想者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评 论 >> 综合评论 >> 浏览文章

读图时代的“陷阱”

作者:练春海 来源:今日艺术网 更新时间:2012年05月31日 【字体:

  中国有一个词语,看起来再普通不过——图书,现在的词意基本等于书,但如果要追溯它的源头,就会发现它与上古时期的《河图洛书》有关。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河图洛书》可能是如《山海经》之类图文并置的书籍。只是上古时期,书籍非常人可及,因此显得颇为神秘,甚至充满神话色彩。图文并茂不仅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叙事方式,也是21世纪或读图时代最重要的媒介传播形式之一。向庆华用这种卡片式的构图经营了饶富趣味的画面,每件作品都像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引人深思。
  
  从形式上看,艺术家的作品图文兼具,然而当我们尝试建立图文之间的内在逻辑时就会陷入困境,它们像是一个悖论。实际上,艺术家正是通过这个悖论来揭示读图时代的叙事方式所隐含的陷阱。我们不妨把艺术家眼中图像与文字的对应关系看成是符号与意义的对应关系,那么这些图文解析作品就成了关于符号与意义之间的思考了。
  
  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符号系统的发展,符号体系的应用揭开了现代社会的序幕。众所周知,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对符号系统的探索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直到索绪尔出现为止,研究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符号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交流的便捷化与国际化,可以说,没有符号学或符号系统的发展,便没有现代化社会。符号的建构在某种意义上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灵魂,但是符号系统的发展,也令人们陷入另一层窘境,或许这正是促使艺术家通过画笔进行拷问的原委。
  
  从图文关系来看,向庆华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表现了对符号及其意义生成的思考,第二类则主要表明符号背后可能隐含某种真相,第三类主要是对符号带来的局限性、排它性及相关问题的反思,三类主题有时也交相错杂在一起。
  
  一般来说,符号首先要对具体事物的特定含义进行加工提炼,但光有这一步还不够,符号要真正起作用,还要有令其意义凸显的条件,如确定的环境,又如符号的抽象化或形式的专门化等加工方法。总之,符号之所以成为符号是有条件的,并且这些条件如何实现很重要。基于此,向庆华的作品提出了与符号意义生成相关的问题:当强制性和条件性无法令符号与意义达成双向平衡时会怎样?他的作品《打手枪》、《黑板》、《大象》、《凹凸》等,其中符号元素大多具有多义性。在构成符号确定意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诸如背景消失或条件冲突等,对这些符号元素进行有效诠释的途径会因此隐去,而我们所见到的就将是一组意义模糊或无所指向的符号元素组合。符号的多义性根源于生成它的背景的不同,同样的符号在不同的种族、群体、阶层、语境中的解释可能迥异,甚至相互龃龉,而符号意义的单一化、绝对化是当代符号发展的形势或时势所趋,这是一个去差异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以人类文明中个体乃至群体的创造力压抑、个性泯灭为代价的,这个进程也反映了现代文明在全球化或一体化方向发展中多元性的消解过程。向庆华的作品反应了他对这种可能性的担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