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抒心意——清淡深味的吴雪笔墨

作者:佚名 来源:静雅艺术网 更新时间:2015年10月14日 【字体:

张岩松

    对于吴雪这位书法家而言,他的笔墨给观者第一个印象是穿越。透过莽莽苍苍的元朝,他的墨痕直接抵达到宋人的城楼下。所谓典雅清丽,他触动着埋藏在我们胸腔深处的审美弦儿,随着他书法的游走,我们的艳丽也参与其中。一边是艺术在睡眠,一边是他饱蘸清风在草茎上呼唤我们醒来。
    书法的线锥过文字的田园,向外找到荷叶、清水和可数的鱼群;向内找到我们的文化、修养和心上袅袅飞舞的烟云。
他的书法与清纯共同来临的时刻,也是我们被艺术作品唤醒和陶醉的时刻,几行密密的文字诉说,使艺术踏着枯燥乏味的街景而来。我们沾染雅致,我们只懂得欣赏。
吴雪的笔墨所发散的是从魏晋到南宋这么一段纤秾的艺术本真。他追溯书法的出身及优雅的源头,在字里行间纠缠书法微妙的灿烂元素。因此,与研究论和考据艺术完全背道而驰。他的书法是微观的清淡艺术气韵,力求以笔墨的烟景大量地书写当代的语言内容。如吴雪所告诉我的:“笔墨当随时代”,他剔除我们生存世界的逻辑秩序。在他所抒发的篇章里没有找到裂痕,他冻结了我们古代艺术深远自然的风格。如韦应物的诗:“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无限淡然被他捕捉到,搁置在字里行间,在文字间露一鳞片爪,云破月来。
    当代艺术的偶然发生和直接的书写,使艺术充满着行动的美丽。吴雪书写我省老诗人严阵的《中国梦》长诗,在长篇书写的现代汉语中找到清雅的空间形式,让文字作为演员在表演。他只是信步在文字的长廊里,看见凭空掉下来的月光,书者感情激荡,才思泉涌,在收笔时却又欲说还驻。这忽然的一笔收住,跟欣赏者以“出门一笑大江横”这种仪式性的书法表演,震撼在他出版的册子里面。吴雪在滁州挂职期间,被欧阳修的文学遗存所感动,在全部书写的关于欧阳修诗词、文章里,他的宋代笔墨情怀被复苏,在这部作品集中,他用行书和篆书守卫着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山水秘密。这个篇章有时候字很大,像俗家农人供奉的财神爷般眼睛圆睁着,抚慰着人身上的零丁和贫弱;有的篇章清徐,以素雅呈现诗歌的绵绵意味,这部作品基本上可以泄露他的主要书法情调。此时,文字愈发清晰,以令人惊奇的流畅无遮无拦。笔者认为书法艺术直接撞击着人类视觉宝库。这使抒情诗和它类比,感到情感滥觞的绝望。据笔者所知,视觉艺术并不妨碍文字的诗性,它以直截了当的艺术诚实悄悄地把诗意往外延长了一截。
    吴雪这种味道的书法作品出现在最近的三年间,素雅和富有山水销魂的韵调可能正在摧毁我们平常的审美,他目前的这些书法作品是快乐的简单的,悬挂于我们的时代。虽然没有米芾的经典性尺牍那么幽香袭人,但也如乡愁般成为一段时间的纪念品。在创作有关欧阳修诗文内容的书法作品里,他拒绝了雷同,或长或短,或巨大或微小的艺术体验中,大量的墨斑充盈在字里行间。它的美学意义被撕开了一半,里边露出了质朴和广泛的艺术激情,这一组作品蜿蜒繁密,代表琅琊山不饮而醉的树林;一个迷人的无节制的艺术怀想来到他笔下,这时我们看见一个快乐的吴雪和他偶尔用篆书呈现古老的艺术神奇,他的灵感就是来自琅琊山钟灵毓秀的林荫深处。
    艺术是人人都了解的,一种纳入笔痕深处的清淡味,不是我们轻易能够嗅到的。我在他众多的书法集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发现清雅露出几十年不遇的微笑。像梵高和毕加索的绘画,他们身上诉说的东方意蕴。而在吴雪的篇章里,像一个赛艇手用桨荡漾着东方的微波。当摇荡散去,里边的安静如琴瑟般扯动,这是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情景所在。
吴雪作品中弥漫在他创作生涯的各个阶段,潜伏着韶乐所给予我们的礼物。这件韶乐礼品一直喂养着许多杰出的书者,如羲之、献之这些先知们。而延伸了这些洞察肺腑的艺术感受,使当代的许多书家深陷其中,吴雪当然也不例外。细究他的书法篇章,有一丝韶乐近却无的境界。在他由赖少奇题写的书画册子里,这种韶乐的味道显得柔软和奢华。吴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韶乐的草稿世界,音乐的悠长等待我们耳朵聪慧起来。我认为吴雪的总体书法夹带一种东方谦逊的美,他的书法作品把线条加厚、扩散使之缓慢,这种艺术是从淡薄中通向悠远的灿烂。他脱胎于自然的野味,而线条的敏感说明我们人在其中创造。可以这么说,吴雪的书法是我们审美情感安慰的作品。
    陆陆续续的,他在宣纸上爬满了旖旎的水渍。艺术是一条了结不了的细川,当我们在当代社会被枯燥平庸的生活抵到不能再退让的角落时,我们需要一点艺术的冲刷。若没有发现他文字里艺术的启示录的东西,那我们和生活在荒漠里情状有什么两样。但现实世界人们都在奔波忙碌,对于笔画的感染力不敢用眼睛正视,因为旷然浩远的艺术照耀我们浅薄的人生时,我们就被艺术之光搞得昏厥。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被轰炸般的往身上扔奔忙、浅陋,这些剩菜剩饭、脏碗、一些无厘头的文艺片。而读他的书法,就是在听他面对庸常的人生所发出的喊叫。他的背景是现代骚乱的社会情景,他的书法油亮的色泽,把我们带进蜜蜂嘤嘤的春天;他的笔墨,在当代的审美荒原,像孩童般用脚蹬出一片汪洋那样,对我们进行催促。

Tags:吴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