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芳菲丹青梦——论中国画家杨秀坤

作者:佚名 来源:静雅艺术网 更新时间:2015年10月14日 【字体:

曹文汉

    画家黄胄生前曾为他书写了石涛的经典名句“搜尽奇峰打草稿”。这既是黄胄本人终生的座右铭,也是对弟子的殷切期望。
几十年来他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他的艺术理想决定了他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节奏。时而在冰雪关东,时而在宝塔山下;时而在青海草原,时而在海南椰林;在那些地方,他没有采用当今时尚的完全依赖相机拍摄进行素材的收集,而坚决以传统的主要以生活速写方式收集创作素材,同时也利用这种方式和广大乡亲进行交流和互动。他把炽热的情缘和淳朴心愿留在乡亲们的心中,带回来的是沉甸甸的从生活中汲取作为创作素材的大量生活速写,还有那乡亲们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的祝愿。
    在他的速写中,看不到粉饰和猎奇,看不到作秀和煽情;平淡是真,平淡传情;人们在速写中看到了梨花树下那充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情趣的欢乐场景,看到了乡亲们那勤劳朴素,乐观热情的精神风貌。人们更从中感悟到速写里远山、田野、山村、小河中所蕴含着生活中原汁原味没有受到污染具有原生态式的独特风韵和魅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的敬畏,对生活的深入,对生活的感悟,构成了他自身的精神需求和行为准则。从而,他的生活视野越来越开阔,生活积累也越来越丰富,而生活中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精彩美妙的瞬间,典型鲜活的形象,热烈欢快的场景,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里,成为他艺术创作中最为珍贵和重要的精神财富和艺术支撑。
    于是,他的很多作品频频问世,人们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农民劳动的健壮身影,闲唠家常和休闲时光;恬然自安的农家小院,本色本土的田野风情。也看到了农村大爷大娘、大哥大嫂、弟弟妹妹们脸上闪烁着勤劳质朴,乐观宽厚的笑容和那风霜岁月的留痕。更看到了他们那种对阳光、土地、劳动、家园的眷恋和对于美好生活无限的期待和憧憬。这既是他作为画家的一种艺术再现和真诚呼唤,更是他的一种社会责任感。而这种和广大人民大众同命运共呼吸的深情厚谊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最为厚重和鲜明的体现。
与此同时,他的艺术水平、艺术技巧,艺术表现,艺术力量也伴随他大量的艺术创作而在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逐步提高和升华。这种以创作引领习作是我国美术界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一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独特创作范式,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还有着走出象牙之塔的生动、质朴、新鲜、开阔的艺术特质和独特韵味。应该说他在创作上的成绩也得益于他真诚而自觉地继承师辈的优良传统和创作范式并能进行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同时也形成了他作品中所凸现的生动、明快、亲切、质朴的鲜明特色。
几年前,他巳经进入了耳顺之年,赞誉之声也常常不绝于耳。一位前辈画家近期曾经坦言:“在当前,如果把对艺术家或艺术作品胡吹乱捧的忽悠泡沫和玄虚之论压挤干净,而留下的恐怕是艺术家或艺术作品真正的实际的水平。”可贵的是他勤奋质朴的素质形成了他理性思辨的特点,促使他能够自觉而不断地进行艺术思考:形象的塑造是造型艺术中的重中之重,灵魂中的灵魂,形象塑造中的准确精到乃至形神兼备仍然是作为他更高层面的艺术追求。他更能进行深刻的慎独式的思考: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的深刻内核是艺术上区别于他人并且独特性质的艺术创造,这也更是他毕生不懈追求的更高层次。
    田野芳菲,丹青有梦。祝愿他在未来的艺术旅途中更勤奋、更刻苦、更攀登、更超越。
勉为序。

Tags:杨秀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