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尊圣:壮丽、苍茫和洪荒之美

作者:佚名 来源:静雅艺术网 更新时间:2015年10月15日 【字体:

周尊圣艺术简介
  
  1958年生于黑龙江林口,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艺术研究室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导师,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教授,中国美协培训中心教授。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新疆广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风物人情、天山大漠、丝绸古道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历经十几年十几次走进新疆,在文化是传承、艺术于创造中创立了“天山山水画”的独特风格,开拓了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新领域。追求悲壮之美、苍凉之美、雄强之美、阳刚之美。以大漠为纸、胡扬为笔,以炽热的红色激情,泼洒生命的旋律,谱写天的大象、山的风骨,奏响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乐章。
  周尊圣的“天山红”山水系列
  
  色彩是诉诸人内心情感的语言,主观色彩是指结合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不拘谨于客观物象色彩的再现,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主观的创造,赋予色彩一定的含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早在唐代,白居易在诗歌中就将主观色彩的诗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主观色彩的应用非常广泛,当代电影、设计、建筑等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非常重视运用主观色彩去表达情感,赋予作品以某种象征意味。在纯绘画中,主观色彩更是成为艺术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颇有意思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画崇尚的黑与白,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带有禅意的色彩。经过千年的锤炼,成为世界画坛上独特的语言体系。但是,用这种黑白色彩来表现诸如天山景色和气象,毕竟会有不少局限,能否利用水墨与色彩的结合开辟新径?许多画家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的试验,其中周尊圣的探索成果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周尊圣的“天山红”是在源于天山地貌特征的基础上,夸张升华为主观的创造性色彩,无疑是艺术家精神内核和时代精神的呼唤。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周尊圣深入新疆腹地,以西北“天山”为创作基地,体验生活,积累素材,走遍天山南北戈壁荒野,感受自然造化,对这里的风物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以极富个人特色的“天山红”绘画语言表达对天山的感悟。他的“天山红”山水系列所表述的不仅是一种个人精神追求的图式,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时代的精神。在中国,红色是最重要的颜色,有着它的特殊意义。除了政治上的隐喻外,在民间,红色象征喜庆吉祥、热量、活力、意志力,还有驱逐邪恶、警示的含义……周尊圣在他的“天山红”系列山水画中,将红色作为基调,用红色和墨色勾画,渲染出一幅幅顶天立地的山水画面,气势磅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