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双喜
李可染及其开创的李家山水,则是中西融合的杰出典范,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加强了现实性,它包括直面自然山水与关注现实社会,体现了李可染关心社会发展,让山水画走近人民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与传统艺术家对室外自然空间的亲近不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青年水墨画家对室内的“人造自然”具有更多的关注,他们日益远离自然,已经很少像前辈那样苦行万里去写生,更多的是带有旅行性质的游览与观光。他们的创作资源更为多样化,古人作品的画册、当代流行文化,乃至影像、图片,都可以成为他们闭门“作画”的材料,他们正日益从室外大自然回缩到室内空间与个人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作品中,西方学院教育的影响十分鲜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水墨画中对于空间与结构的认识和表达,与黄宾虹、李可染在20世纪初期和中期的探索相比较,写生的因素有所变化,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当代山水画对于写生的变化与现代建筑活动中对园林景观和室内设计的日益重视相关联。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迅速发展,生活的整一化以及机械复制对人的感觉、记忆的侵占和控制,使得人为了保持住一点点自我的经验内容,不得不日益从公共场所和室外空间缩回到室内,在居室容通过自己布置的装饰和种植的花草,保存对自然的记忆,从而保持住自我的形象,在这里,室内的人造自然成为日益失去的最初自然的补偿,在许多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中呈现了与自然的远离。
但是,在李小可、李庚、姚鸣京、郑炜、王海鲲、谢大川、张宝澍等诸多李家山水画家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一种坚定的信念与艺术追求,他们强调在写生基础上的创新,试图再一次回归自然,从现代都市人的角度审视我们的生存空间。本雅明认为:“同对象建立最深刻的联系的方式就是拥有这个对象。”观察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特别是李家山水的传承画家,你可以发现,他们通过写生的方式在作品中表现了中国的壮丽山水,也收藏了我们的时代所日益遗忘的“传统”和“自然”。事实上,在李家山水画家的创作活动中,艺术家所追求的,正是那种传统艺术中对于自然的亲近,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表达的人生境界,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物我同一,超越物质与实用的精神享受。他们极力想完成的事情就是用中国水墨画的艺术语言,在一个碎裂、琐屑的物质世界里聚集合起一个精神的整体,在一个缺乏意义和表达方式的时代里保持思想的活力,从而亲近黄宾虹、李可染等一代大师曾经近距离地触摸过的自然。正是这一代大师的作品,隐含着中华民族对自然与生命的终极态度。他们力图重建唐宋山水画家对于自然的亲近与触摸,复兴我们曾经有过的伟大的自然抒情传统。
李家山水巡回展是由李可染画院执行院长李庚教授策划的,其展览是李家山水精神的传承,而“水墨大观”亦是这种水墨精神的延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