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悠悠蕴诗美——徐若鸿花鸟画评析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5年12月19日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徐若鸿

徐若鸿,1957年出生于安徽淮南,籍贯山东枣庄。结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画院专职画家,安徽省文联国画创作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接10月刊)所谓“文人画”,说法虽然不一,但画里有文化却是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依照李厚泽的说法,“文人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富有文学趣味或诗情画意,并由追求形似或写实转为追求神似或写意,极力强调主观意兴的释放与表达,同时开始意识到笔墨本身的价值,并将笔墨本身的价值或生成作用提升到与画家表达主观意兴并存的最高形式,不再是被动地属于自然或成为描绘自然以求形似的工具。故这一时期的画家多为“一身三任”者。即集画家、书家兼诗人于一身,其绘画作品里,往往在强调笔墨线条的同时,又强调书法趣味和诗文提款的参与,共同构成一个散着和谐匹配的美的境界。此后,“文人画”不断发展并得以丰富,水墨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以表述心意,传达兴味动机而居于画坛的主流地位。“文人画”既然为文人所作,作品里自然而然就有画家自身的文化修养和主观意绪,这便是李泽厚所说的“有我之境”。徐若鸿从喜爱敬仰“文人画”到身体力行、付诸笔墨,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多年来,若鸿一直都坚持绘画与读书并行的原则,博读、强记、敏思已成为他的一种行为习惯。有了生活和知识的积累,也就有了继承和发扬“文人画”传统精神的基础,徐若鸿的花鸟作品也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才具有了文化的品格。

被选入《第六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作品集·今日水墨》的几幅作品,在我看来,就是典型的“文人画”。这些作品通过精炼的笔墨传达出一种十分诗意化的“雅舍文化”及其文化中蕴藉着的“有我之境”。“有我之境”就是以笔写意,意思里自然饱含了画家主观的理想色彩或不乏浪漫兴味的审美趋向。《雅居闲静图》呈示的是雅居一角的案头清供,诸如散置的毛锥

23版

经卷、夸张的青瓷俗盏、耸立的几案器皿、招展若狂的残荷枯枝、嬉戏如语的闲水游鱼,加之诗文提款的得体点缀或渲染,便营造除了一个静动互见、错落有致且如诗的栖居所在。作品的线条感十分强烈,可谓线点分别、各得其法,再辅之以墨韵的枯湿浓淡总相宜,便烘托出了一种清新淡雅、气韵生动的“文化”的意境来。细细品味,又了发现那画里每一线每一点都与画家的心性情绪息息相关,你看那青花陶罐里的每一簇残荷枯枝,一派枯生枯长、如蛇飞舞且顽强不屈的疯癫状态,完全可以视它为“清凉”品格的另一种变形的表现形式,不仅显现了一个“文化”的“我”。而且也显现了一个洁身自好、不入俗流的“我”。花鸟写意,其意多多,既有对笔墨技法本身的讲究,又有对主观精神和情结的宣泄与传达。这种笔墨氤氲着画家主观心情意绪的绘画风尚自元代以来就为一代代画家所传承,只是到了明末清初时期,由于历史的变故,这种画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作品里往往彰显着一种愤世嫉俗甚至孤独感伤的主观情绪。如八大山人笔下的那些极度夸张的奇花怪石形象,石涛、朱耷笔下的那种显而易见的愤世笔墨以及黄慎、郑板桥笔下的那种感伤色彩等,都充分说明徐若鸿笔下的“有我”之精神并非是无源之水。(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