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这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一段话,让我们大家们知道,贴近群众的创作才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创作。
1942年5月2日至23日,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了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这次会议,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浩然精神——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展”集结展出高占祥、冯远、马世晓、言恭达、李燕、苗再新、傅二石、萧瀚、张鸿飞、任继民等书画名家的近八十幅书画精品,反映了书画名家以生活为创作对象的优秀美术作品,直观反映了我国当下艺术创作的主体面貌,并讲述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道路所经历的从思想到形式整体艺术的转型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推动当前艺术创作更加面向生活、反映生活、弘扬生活。
展览于上午10:30—12:00以“浩然精神——历史现实语境下与当下的艺术创作”为主题举行学术研讨会。言恭达、杨先让、萧瀚、苗再新、张鸿飞、任继民、江立、龙昭阳和陈建明等出席学术研讨会。
长期以来,在普通百姓的眼中,艺术常被冠以“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标签,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升温、天价作品的诞生,这种观点更是深入人心。正是因为艺术作品有时“离现实、离生活、离人民”太远,才会让人产生“难以亲近”的情绪。
参展著名画家傅二石就表示:作为一名画家,我们要积极地接触社会,让广大的群众看到我们的作品,从而领会到作品的内涵,进而从中得到启示,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品是健康且贴近生活,没有生活气息的作品,难以打动人,难以使人们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关注在整个社会中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要永记毛主席在讲话中强调的“社会性和生活性”,这两点非常重要。而作品的价值标准就是对社会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对人民有怎样的健康启发,应该由国家,由人民,由社会来评判。因此,毛主席提出的这两点,我们画家要时时刻刻记在心头。
贴近人民生活创作,才有可能创造出符合当代中国人审美需求的作品。艺术才能是一群人的狂欢,而不再只是个别人的孤单,才能真正起到全面推广、普及教育、提升审美的作用。重温70年前的《讲话》,虽然事过境迁,但其中的精神内涵,仍有值得今日深思、细味之处。
“浩然精神——历史现实语境下与当下的艺术创作”学术研讨会将举行
- 上一篇:弘扬民族浩然精神,促进中国文化繁荣
- 下一篇:没有了
文章评论